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栏  /  服务组织

我市农机合作社现状及发展对策
字体[ ] 日 期:2015-07-20 来 源:   作者:【视力保护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1日实施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间,作为新生事物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在组织农机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和特点 

  我市地处豫西北、晋东南,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80.8%,平原区占19.2%;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46.7万人。近年来,市农机局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坚持政策驱动、项目带动,培育亮点、发展重点,创造性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规模、装备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51个,其中山区13个,平原区20个,不能正常经营的18个。2009年一年就新增了26个,是新建最多的一年,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镇(街道)。入社社员1122人,从业人员1280人,机具数量2798台(套),资产总额达10414万元,作业服务总面积44.9万亩,服务总收入4683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总额675万元。 

  农机合作社总资产100万元以上19 家,其中总资产300万元以上14家;年总收入120万元以上的10家。农业部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1个,河南省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6个,济源市高级农机合作社1个,济源市标准农机合作社3个。 

  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类:集体主导型;如思礼镇振华农机合作社。个体合作型;如轵城镇丰联农机合作社。能人领办型;如克井镇漭河农机合作社。企业创办型,如玉泉农机合作社。 

  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方式大致分三类:一是跨区作业型,以梨林镇合力农机合作社为代表,跨省市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年作业收入20余万元;二是订单作业型,以克井漭河农机合作社为代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订单作业,年作业面积超过10000亩;三是土地流转型,以承留镇振波农机合作社为代表,流转附近几个村3000多亩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粮食加工、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四是多种经营型,以玉泉农机合作社为代表,在全程开展农机社会化大生产服务的同时,还从事道路运输、工程作业的经营。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特点 

  一是建设标准比较高。我市近两年新建或改造提升的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档次高,配套设施完善,大型、高性能农机装备数量多,配套机具全。二是区域布局比较合理。按照每万亩建设一个农机合作社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给合作社今后发展留下了空间。现在合作社分布全市14个镇办,每个镇办至少有一个以上合作社。三是服务功能较强。我市农机合作社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范围涵盖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由定单作业到土地托管、再到土地流转,作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四是发展势头比较好。农机合作社由于管理严,规模化作业量大,成本下降,单机效益较好。同时,很多合作社在服务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以实体养社,以副业养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发展后劲足,势头好,显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二、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农机农艺的融合和协调发展,使农机科技迅速形成生产力。同时农机合作社全方位、高标准机械化作业服务,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转变村村户户“大而全”、“小而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耕作方式,推动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有能力迅速吸纳现代生产新技术,而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设备更新,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市场规律需求,而一家一户却难以实现。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机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服务。 

  (三)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集中了机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 “大农机”作业的效益优势就体现的比较明显,特别是农业机械利用率、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下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减少了农业生产用工,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到企业上班或从事第三产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农机专业合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从总体上看,仍处在政府引导、示范推动阶段,还存在着经营服务能力弱、覆盖面积小、发展不平稳、管理水平低和不规范等问题,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跟不上。有些地方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跟不上,没有看到农机合作社所蕴藏的巨大能量,没有从农机合作社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工作中没有把农机合作社摆上应有的位置,对其引导发展、规范管理、加强扶持等方面投入精力较少。对怎样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进去,办成真正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研究不够,办法不多,有些甚至只求形式,不求效果,或只管建立,不管发展;导致了合作社的发展后劲不足、运行不规范。大部分农民群众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许多农民对这种新兴的合作经营方式持观望态度。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合作社肩负的历史使命、任务、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合作社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定位,个别农机合作社管理粗放,往往运作低效率、经营高成本,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建议:农机主管部门,经常向领导汇报农机工作,让他们了解熟悉农机工作,在“三夏”、“三秋”以及农机合作社建设期间,经常邀请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参观视察,进一步提高农机工作的知名度,让领导重视农机工作;对镇办负责人,我们要多下乡、勤交流,增强他们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度;对于合作社我们不仅在农忙时联系,更要在平时经常交流,强化沟通,让合作社的负责人知道我们对合作社发展的重视,增强他们发展合作社劲头。 

  二是农机合作社人才匮乏。农机合作社要想健康发展,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尤为关键。但现实是有很多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偏低,经营理念落后,满足于小富即安、小打小闹,没有做大做强的胸怀和胆量,市场经济意识和能力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社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自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还不够完善,也难以有效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信息利用、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财务核算、经济合同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在目前条件下合作社很难吸引和招聘他们,如何尽快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农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必解之题。 

  建议:人才培养是今后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专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农机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机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维修技术培训、会计知识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等,并把培训常规化,制度化。通过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乐于奉献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农机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三是农机合作社发展融资难。农机合作社投资大,见效慢,资金回收周期长,金融部门贷款支持不足,影响合作社快速发展。 

  建议:在合作社发展成长期,市政府出台支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与金融机构协调力度,支持合作社尽快成长壮大。 

  四是效益不高,造血能力不足,发展速度不快。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年实施,全市农机总动力逐年增加,各类农业机械也越来越多,“三夏”“三秋”作业时间越来越短,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柴油价格持续上涨、人员工资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单机作业效益下降。有些合作社由于管理不到位、机手技术不高、合同作业量小,没有取得规模化效益,农机合作社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导致综合效益不高。我市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大多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要作业内容,开展的农机经营又是微利行业,其它经营项目少且比较单一,面对一次性多则几百万、少则几十万农机投入,资金回收时间长、难度大,自我造血功能不足,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发展速度不快。 

  建议:首先要增加合作社托管和流转的土地。要认识到,目前合作社的发展并不能只依靠合作社自身,我们要积极主动帮助。要通过镇办帮助合作社流转土地、签订作业合同,增加成片连方作业面积。第二是要引导合作社发展适合自身的多种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确定后,要经常性的下乡指导、督促,保证工作进行到位。 

  五是合作社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农机合作社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它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体现在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助推农业现代化尽快实现,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等方面。但是,由于政策不到位、相关部门合作不力,致使合作社的作用未能尽显。 

  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农业、水利、畜牧等部门合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相对集中扶持支持,全力推进合作社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