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专栏  /  技术推广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字体[ ] 日 期:2016-04-01 来 源:   作者:【视力保护色:          】

       一、推行镇压划锄,增温保墒促早发

  (一)镇压。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减少水分蒸发。镇压还可以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有利于根系吸收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因此,对于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以及出现吊根苗、旺长苗的地块,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可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返青期以后进行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目前,用于麦田的镇压器械主要有辊式、环式、分段式、折叠式等类型,各地可根据当地种植规格合理选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春季施肥与镇压结合起来,可有效降低用工成本。镇压时要在无霜天上午10时以后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

  (二)划锄。划锄是一项有效的增温保墒促早发措施。我市冬季雨雪较少,开春以后,随着温度升高,土壤蒸发量加大,且“春雨贵如油”,预防春季干旱,千方百计保住土壤墒情非常关键。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早组织广大农民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进行顶凌划锄,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为后期麦田管理争得主动。一般从顶凌到小麦拔节划锄23次,划锄深度34厘米,对旺苗和徒长麦田,要在返青后及早进行深锄断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晚茬麦、弱苗麦田,要浅划锄,防止伤根和坷垃压;麦田镇压后、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划锄时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三)清垄清棵,疏苗移栽。播种过深的麦田,或是靠近麦垄的一行小麦,返青后及时进行清垄和退土清棵,使分蘖节变浅,以利提温、增蘖、发根。注意不要把分蘖节扒露地面,以防冻害。对部分缺苗断垄麦田,要在返青前后疏苗移栽。移栽方法可开沟条栽,也可刨窝墩栽,移栽时要带肥、浇水、覆土、埋平、压实,促使早还苗生长。

  二、因地制宜,科学搞好肥水管理

  春季麦田肥水管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旱地麦田要镇压提墒,趁雨追肥。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以镇压提墒为重点,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雨后,以化肥耧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12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配施磷酸二铵。

  (二)水浇地麦田要因苗制宜,合理运筹肥水。对于没浇越冬水,墒情较差、已出现干旱症状的各类麦田,要及早动手,浇好“保苗水”。对于浇过越冬水、目前墒情较好的地块,肥水管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一类麦田。一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60-80万,属于壮苗。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这类麦田的水肥管理,要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

  2)二类麦田。二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一般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

  3)三类麦田。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晚茬麦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5℃左右时开始,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4)旺苗麦田。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叶片细长,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从而招致倒伏。因此,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控促结合的措施。一是适时镇压。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是控旺转壮的好措施。二是喷施化控剂。对于过旺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麦巨金”等化控药剂,可抑制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三是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地力消耗过大,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注重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适当蹲苗控制,避免春季分蘖过多发生。一般应在拔节期麦田分蘖出现两极分化,每亩总茎数达到70万左右时施肥浇水。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0-15公斤。

  三、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各地要搞好病虫草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全蚀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同时,还应加大除草力度,除划锄除草外,也可应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一)草害防治。可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类型,科学选用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可用精唑禾草灵(骠马)、甲基二磺隆(世玛)等药剂防治。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可以苯磺隆系列产品防治为主,并与溴苯腈、24氯钠盐、唑草酯(快灭灵)等残效期较短的除草剂交替使用防治。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除草剂可选用:阔世玛、麦极+苯磺酸、骠马+苯磺隆等组合混用。

  化学除草要注意:一是把握施药时期。防除麦田杂草的最佳时间在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这一时段内,小麦拔节后对药剂十分敏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药害。二是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时间和用水量,喷雾要均匀。大多数除草剂活性高,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土壤墒情好的麦田,每亩用水30公斤,而在土壤墒情不好的麦田,每亩用水量不少于45公斤,喷雾要均匀,保证药液和杂草充分接触,不漏喷,不重喷。三是极端天气不用药。气温过高(气温1020℃最好)或寒潮来临时一般不用药;大风天气不能施药,以免药液飘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一些长残效的除草剂应慎用或不用,以免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

  (二)病虫害防治。返青至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全蚀病等根病及麦蜘蛛、地下害虫;穗期注意防治麦蚜、红蜘蛛、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等多种病虫。穗期是小麦病虫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时期。穗期病虫防治可推广应用“一喷三防”技术,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目的。我市小麦生育后期常发生白粉病、锈病、蚜虫、干热风,其药剂组合可为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0.20.3%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喷施。兑水量一般每亩不少于5060公斤,并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施药,有利于药液的均匀展布;喷药后遇雨则需要补喷;如果使用粉锈宁防治则不能在小麦盛花期喷药,以避免影响结实。

  四、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因此,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喷水,调节近地面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增加分蘖数,获得好的收成;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元素等叶面肥,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