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市内政策

济源市2013年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济政[2013]3号)
字体[ ] 日 期:2015-07-14 来 源:   作者:【视力保护色:          】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源市2013年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扶持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济源市人民政府 

  2013年2月22日 

  济源市2013年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扶持政策 

  2013年,是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整体提升年”。为加快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发展的再拓展、再提升,2013年市财政列资13198.06万元用于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订扶持政策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的发展路径,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坚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在中原经济区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以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为总抓手,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集中建设一批精品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形成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新格局,加快全市农业发展“六个转变”,着力提升农业“六化水平”。“六个转变”: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作业模式向机械化、专业化转变,经营方式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一产向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可持续转变。“六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主要目标:2013年,全市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一产增加值增长4.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9%以上;新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达到4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家,达到638家。 

  三、加快推进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把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以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集聚为重点,发展壮大畜牧养殖、蔬菜及蔬菜制种、烟草、薄皮核桃、冬凌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双汇生猪产业化集群、伊利奶牛产业化集群、薄皮核桃产业化集群、王屋山冬凌草产业化集群、科云绿色高端农产品产业化集群、种子产业化集群、肉兔产业化集群和柳江禽业蛋鸡产业化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1.精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任务目标:在全市已经规模发展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项目建设基础上,2013年,重点打造10个精品农业产业园区:梨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精品园区、丽景园艺博览精品园区、思礼镇高效农业精品园区、克井镇枣庙冬凌草精品园区、王屋山高效蔬菜制种精品园区、阳下路万亩烟草精品园区、大峪镇大奎岭网箱养鱼精品园区、科云绿色农业集成技术核心精品园区、坡头镇薄皮核桃产业精品园区、轵城镇南冢奶牛养殖精品园区,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扶持政策:对建设达标的精品农业产业园区,根据每个园区投资额度、产业发展和示范带动效应等情况,分别给予50—200万元奖补。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200万元用于精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奖补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其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奖补,2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奖补和项目管理。 

  2.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在土地集中流转、大户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畜产品生产区,重点推广村级集体经营、大户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经营等五种模式,在基础设施、发展规模、科技应用、全产业链打造等方面进行资金集中扶持,培育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畜牧养殖、蔬菜及蔬菜制种、烟草、寺郎腰大葱、卫佛安西瓜等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我市农业农场化、园区化发展。 

  (1)畜牧养殖产业园区 

  任务目标:坚持“退川进岭上山”战略,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以伊利39万吨液态奶加工项目、康大阳光兔业基地建设项目、双汇160万头生猪加工和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柳江集团300万只优质生态蛋鸡和蛋品深加工基地等为依托,突出发展奶牛和肉兔产业,鼓励发展生猪、蛋鸡、肉禽产业,打造产业优势集聚区。2013年,重点建设以奶牛、生猪为主和以林下牧养蛋鸡、肉兔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园区,新建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落实好奶牛、生猪等各项惠农政策。 

  扶持政策:对新建达标的畜牧养殖产业园区每个奖补30—100万元。对当年新建畜位达到200头(含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畜位奖补1000—1200元;对当年新购国内(指市境以外)成年奶牛每头补贴1000元,新购进口成年奶牛每头补贴2000元。对新建年出栏1000—10000头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每个奖补15—100万元,扩建后增加年出栏1000—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每个奖补10—30万元;对当年取得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验收报告的养猪场,每个奖补5万元。对新建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兔场奖补0.5万元;对建成年出栏30万只以上的种兔场奖补30万元。对新建存栏1万—10万只的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每个奖补10—50万元。对2012年以来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养殖场,每场分别奖补5万元、3万元、2万元。年终对先进镇、先进养殖大户予以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715.8万元用于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安排150万元用于畜牧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奖补,80万元用于肉兔、种兔、蛋鸡产业奖补,300万元用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81.8万元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奖补,19万元用于良种体系和新技术推广奖补,285万元用于畜牧养殖业政策性资金配套(其中2013年能繁母猪补贴配套180万元,2013年奶牛保险配套55万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控制专项储备50万元),50万元用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50万元用于病害猪无害化处理配套,300万元用于亚桥动物卫生检疫站、邵原动物防检中心建设。 

  (2)蔬菜及蔬菜制种产业园区 

  任务目标:蔬菜产业以我市现有的玉泉—五龙口、思礼、克井、梨林、轵城等5个万亩蔬菜生产核心区为重点,兼顾山区越夏蔬菜基地发展,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进品牌战略、农超对接。蔬菜制种产业以河南农浩有限责任公司等外向型企业和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等本土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种子企业的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利用我市山岭区优越的自然隔离条件和传统的种子生产技术,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2013年,重点建设蔬菜特色产业园区2个、蔬菜制种特色产业园区2个,发展蔬菜制种育苗工厂2个。 

  扶持政策:对新建达标的蔬菜和蔬菜制种产业园区,每个奖补30—100万元。年终对先进镇(街道)、村(居)进行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350万元用于蔬菜及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其中安排330万元用于产业园区建设奖补,20万元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技术培训服务。 

  (3)烟草产业园区 

  任务目标:以烟草园区化、农场化、现代化生产为主线,通过培育烟草产业园区和标准化烟草生产农场,集中新建或改造智能化育苗工厂、密集式炕房烘烤厂,推广普及烟田作业机械,稳步提高烟草产品等级,增加烟农效益,使烟田总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烟叶产能达到6万担。2013年,重点建设2000亩以上的烟草特色产业园区1个,新建标准化烟草生产农场8个、智能化育苗工厂9个,新建密集式烘烤厂20个,改造提升炕房群90座。 

  扶持政策:对建设达标的2000亩以上烟草产业园区奖补30—50万元;对高标准建成300亩以上的烟草生产农场,每个奖补5—10万元;对按标准新建的智能化育苗工厂,每个奖补15—30万元;对按标准新建的集中连片10座以上的密集式烘烤厂,每个奖补5—20万元。对新发展烟草种植的村、组、户,依据签订合同面积,给予每亩200元的物资扶持。对植烟面积稳定在100亩以上的种烟户,依据签订合同面积,给予每亩50元的物资扶持。年终对先进镇、村予以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400万元用于烟草产业发展。其中安排360万元用于烟草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化烟草生产农场、智能化育苗工厂、密集式烘烤厂、新发展烟草种植村组户等奖补;15万元用于烟田和炕房闲置期利用及烟草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市场考察、烟叶信息网建设和“市+镇+村+烟农”信息网络建设等;15万元用于植烟重点镇专干误工补贴;10万元用于烟叶种植风险保障金。 

  (4)特色产业 

  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我市冬凌草和寺郎腰大葱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资源品牌优势,鼓励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项目理念,加强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在注重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等方面再下功夫,全面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冬凌草药用深加工研发和卢仝茶园建设。2013年,建设卢仝茶园1个,建设寺郎腰大葱、卫佛安西瓜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各1个。 

  扶持政策:对特色产业新产品研发进行补助;对新建达标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奖补30—50万元。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4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奖补。 

  (5)水产养殖基地 

  任务目标:依托小浪底、西霞院等沿黄现有大型库区,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充分开发小浪底库湾网箱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申报绿色、有机水产品,打造“黄河鲤鱼”品牌。2013年,新培育发展、改造网箱养鱼1000箱;引进名特优新水产品2—3个,示范推广面积1000亩,着力打造“黄河鲤鱼”品牌。 

  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户集中培育钢骨架网箱养鱼达100箱以上的,每箱奖补500元。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水产养殖基地奖补。其中安排10万元用于新培育发展网箱养鱼项目建设奖补,90万元用于小浪底库区渔政执法补助。 

  3.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任务目标:通过景区带动、景镇联动、农旅互动,整合各类农业旅游资源,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依托渠马线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重点培育建设养生嘉源、三福农业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水、电、路、休闲、娱乐、观光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具备接待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根据建设规模和接待能力给予适当奖补。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200万元用于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奖补。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任务目标:通过招商引资、重组合作等途径,大力引进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建设“加工龙头、市场中介、服务中心”的原则,以龙头企业集聚为重点,对现有省、市两级龙头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产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进行有效合作,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为载体,引导合作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促进企业建立产业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致富。2013年,新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依托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力争在我市建成2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培育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 

  扶持政策:对当年招商引进的全国同行业前50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且当年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奖补。对市级以上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种植业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发展高效农业产业的,根据生产基地面积、带动农户数量和农民增收情况,给予10—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龙头企业新建、扩建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获得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的,每个奖补10万元;对获得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的,每个奖补5万元;对获得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称号的,每个奖补2万元。年终对先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予以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460万元用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奖补。其中安排310万元用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奖补、贷款贴息补助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奖补,30万元用于名优产品开发及推介,2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计、监测、分析,1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及各项目单位会展经费。 

  5.农业机械化 

  任务目标:着力培育大中型农机专业公司、农机股份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重点发展与农业优势产业相配套的设施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农业产业。以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为载体,积极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和畜牧、渔业、林业、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加快形成农业机械在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着力推广适宜山区作业的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提高山区农机作业组织程度。2013年,建设机械化示范园区15个;新补贴推广各类农业机械1500台(套);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3万亩;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500人。 

  扶持政策:对机械化示范园区予以一定的机械配套补助。年终对先进镇(街道)予以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365万元用于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其中安排245万元用于各类农机购置配套补贴;90万元用于玉米机收推进、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地方配套、燃油补贴和农机培训等;30万元用于项目管理。 

  6.农业信息化建设 

  任务目标: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完成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利用;围绕农业生产、农村管理、信息服务,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信息员、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涉农人员信息化管理、应用、服务水平。 

  扶持政策:对信息服务点电脑宽带费每个补助200元。年终对先进镇、村予以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9.86万元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其中安排10万元用于农民信息化培训,9.86万元用于信息服务网点宽带费补助。 

  7.粮食生产、安全和储备 

  任务目标: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按要求完成市级储备粮和市级食用油的储备、保管及轮换工作。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869.4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安全和储备工作。其中安排13万元用于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建设项目市级配套,10万元用于良种补贴地方工作经费,30万元用于国家基本口粮田改造项目地方配套,95万元用于种植业(小麦、玉米)保险配套,115.8万元用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地方配套,605.6万元用于市级储备粮油保管、轮换费用及利息补贴。 

  (二)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为支撑,切实增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 

  8.农业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创建 

  任务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强化农产品品牌创建,依法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质量检验检测,提高检测监管能力。将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治理“三高”农药、非法添加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按照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经济优势。2013年,创建国家、省、市品牌农产品5个,创建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个、产品认证2个。探索推进蔬菜水果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试点工作,加快认证农产品推介。 

  扶持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每个奖补20万元;获得国家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每个奖补1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省级驰名商标、省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每个奖补5万元。对获批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每个奖补0.5万元;对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每个奖补3万元,通过其它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每个奖补1万元;对被认定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每个奖补1万元;对被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每个奖补2万元。对镇(街道)、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控制体系的,每个镇(街道)奖补3万元,每个基地奖补1万元。对参加农洽会、农交会和农博会等大型农产品交易会获得一等奖的奖补3万元,获得二等奖的奖补2万元,其余奖项奖补1万元。农产品获得认证后,在认证有效期满后经重新评定或续期的,不再奖励;对同一单位或个人,一年内同一个产品获得两种以上认证的,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奖励。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70万元用于农业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创建。其中安排50万元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50万元用于蔬菜、水果市场准入检测,30万元用于品牌创建、标准化认证奖补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控制体系建设奖补,20万元用于绿色农产品参展奖励,10万元用于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检测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10万元用于农药市场监管、抽样检测、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及农药经营人员技术培训等。 

  9.职业技能培训 

  任务目标:结合现代农业建设需求,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目标,加快整合培训资源,重点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民企业家和农村高技能人才,着力培育一批规模经营户、科技示范户、营销专业户,促进农民职业化。引导具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带技术、带资金返乡从事农业。2013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000人,雨露计划培训800人。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10万元用于职业技术培训。其中安排10万元用于阳光工程工作经费,50万元用于雨露计划培训,5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培训。 

  10.林业生态市提升工程 

  任务目标:加速造林绿化和生态恢复,着力推进美丽济源建设步伐。完成年度营造林6.92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要求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省等国家、省级工程项目,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维护生态安全。建设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标准化组织培养实验室,完成省级林业科研合作项目。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551.7万元用于林业生态市建设。其中安排39.7万元用于退耕还林工程配套,27.5万元用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配套,45万元用于森林防火配套,45万元用于飞播造林补助,100万元用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124万元用于太行山猕猴国家保护区项目配套,15万元用于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赔偿,20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建设,20万元用于林科所科研经费,23万元用于公益林管理经费,10万元用于林改交易评估培训、现场勘测等费用,32.5万元用于愚公林场千亩黄连木示范林建设地方配套,50万元用于项目管理。 

  11.农村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 

  任务目标: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优质品种,支持新品种的试验、适应性驯化和良种繁育,发展种子种苗基地化和商品化生产。2013年,依托市农业科学院建设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新材料展示基地、中科院分子育种基地和豫西北特色农业研究中心;建设核桃、冬凌草资源库各1个;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引进展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100个(项),培育科技示范基地(点)10个。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农业科技服务。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326万元用于农村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其中安排50万元用于农村产权改革试点工作,10万元用于核桃、冬凌草资源库建设,20万元用于农业科研合作项目配套,50万元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推广、展示等费用及技术培训经费,103万元用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0万元用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项目配套,73万元用于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配套资金。 

  12.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任务目标:以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重点,2013年在全市150个行政村建成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布点和建设5个多功能乡镇自动气象站。 

  扶持政策:对农村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和气象信息服务站设备购置予以适当补助。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95万元用于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3.农民增收计划 

  任务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展“5812”(即人均纯收入5000元、8000元、1万元、2万元)四个档次的创富竞赛活动,力争更多行政村(居)的人均纯收入不断上台阶。 

  扶持政策:年终根据统计部门认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按照“5812”四个档次,由高到低选择100个村(居)分档次予以奖励。按各镇(街道)获得奖励的村(居)数量占所辖村(居)总数的比例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表彰前8名;对创富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富能手和示范户,各选择100名进行表彰。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171万元用于农民增收创富竞赛活动。其中100万元用于农村创富竞赛活动奖补,71万元用于“三农”统计监测费用(含生猪大县监测费15万元)。 

  14.清洁能源利用 

  任务目标:加快推进以大中型沼气工程为重点的农村沼气建设,重点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推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加强区域种养产业衔接,建设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健全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体系,构建市、镇、村三级服务管理网络,推进沼气“全托式”服务。2013年,新增大中型沼气用户1000户。 

  扶持政策:对300立方米以上的畜禽粪便大中型沼气工程,根据产气量和供气户数,按照1100元/户标准进行补助;对养殖区内配套建设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按照1300元/户标准进行补助;对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进行适当奖补。对推广“畜-沼-菜”循环农业模式,配套设施齐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设施蔬菜面积超过100座大棚且集中连片发展的,每个奖补5万元;对提升改造的地下隧道式沼气池在500立方米和800立方米以上的,每座分别奖补6万元、10万元。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沼气工程建设。其中安排190万元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地下隧道式沼气改造提升奖补,30万元用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扶持,30万元用于推进沼气“全托式”服务工作,5万元用于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建设,10万元用于沼气培训及安全监管费,5万元用于农村能源新技术推广应用考察、技术引进,30万元用于省目标责任书规定工作经费。 

  1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升 

  任务目标:以规范、加强、提升农村小型饮水工程安全和管理为重点,对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老化管道进行逐步改造提升。强化水利质量监督、水土保持监测、山区供水、灌区管理等工作,确保各项水利设施、水利工程正常运营并发挥效益。 

  资金安排:2013年安排235.3万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升。其中安排191万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配套资金,44.3万元用于解决布袋沟净水设备购置及厂房建设资金缺口。年终对先进镇、村予以表彰。 

  (三)以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提升现代农业保障水平 

  2013年,安排4859万元用于农业项目建设。其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奶源基地建设,安排100万元用于气象雷达站暨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安排59万元用于清洛河治理,安排41万元用于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安排1253万元用于蟒河4段治理,安排100万元用于王屋山供水工程总干改造,安排19万元用于天坛山供水站占地赔款,安排857.3万元用于蟒河口水库尾工和验收费用,安排108.8万元用于王屋山水库除险加固,安排100万元用于小浪底北岸灌区前期工作,安排35.9万元用于引黄贷款贴息,安排45万元用于供水工程总贷款贴息,安排40万元用于水利伤残补助,安排100万元用于河口村水库工程建设协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机构。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一要强化组织保障。按照中央、省对加强“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审视和对待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保证“三农”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要毫不松懈地抓落实。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发展环境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和基层组织建设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三要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认真搞好“三农”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制定、重大问题协调及督导等工作,完善“三农”考核机制,实行奖罚挂钩,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半年和全年观摩,对“三农”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镇(街道)、市直单位、村(居)、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人等进行表彰奖励,落实政策,督查兑现,努力营造重视“三农”、重抓“三农”、力促“三农”的良好工作氛围。四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等内容,广造声势,让农民群众感受“三农”的发展和变化,调动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三农”建设的积极性。 

  2.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惠农政策。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好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支农政策。进一步完善支农政策机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扶持资金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各镇(街道)要同时制订农业农村建设项目配套扶持政策。 

  3.狠抓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要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规模效益;要紧紧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要通过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农村服务业和三产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和创业环境;要通过政策支持增收,加大惠农力度,合理调控重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4.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小农水工程所有权等“六权”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业务向农村覆盖和延伸。探索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农村工作健康开展。 

  5.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资金监管。要不断完善“三农”资金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财政“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力度。一是坚持以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定项目、定任务、定标准、定奖补“四定”资金使用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动态管理,促进“三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二是强化资金运行管理。完善资金拨付程序,坚持按项目拨付资金,实行资金拨付“直通车”。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检查监督、审计监理,进一步完善财政、发改、监察、审计、政府投资办等共同参与监督、审计和协同验收、管理项目的长效机制。安排100万元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先进镇、街道奖励和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管理。安排200万元用于农业发展中不可预见费用支出。四是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积极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招投标制、政府集中采购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建设“阳光工程”,促进“三农”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察分院,市法院,市检院。